close

        大概在兩年前我看了一本書叫 “殺戮論“,由西點軍校心理學教授 Dave Grossman 所讚寫。“殺戮論“大概討論了人構成殺戮行為的傾向,因素和代價,更成為 聯邦調查局、 聯邦緝毒局 ,西點軍校生的必讀書籍。而這本書也是其中一本影響了我設計給生存遊戲戰隊的練習系統。

        首先跟大家澄清的,世界上有98%的人(包括我以內) 也沒有先天的殺戮傾向,而剩下的也不一定是嗜血之徒,只是對殺戮沒有強烈反感。所以大家都可以放心繼續居住在地球上面。而也是這個關係,在近幾百年全球的戰爭當中,有很多士兵也沒有真正朝敵人開槍。
 

0347EF1F-74E8-4EB9-807C-AAFC2FB3C104.jpeg

      

沒錯 ! 很多士兵沒有真正朝敵人開槍 ! 而且為數也不少,而作者把也列舉了這些數據:

  • 南北戰爭期間,士兵在平均27公尺外朝無掩裝護的敵方部隊射擊,每分鐘造成的傷亡只有1~2人,而且發現戰場上90%的槍裝填但未擊發。
  •  一次大戰期間,有多數士兵只朝天開槍
  •  二次大戰時的美軍步兵,直接朝敵人射擊的比例僅15%
  •  不朝敵人射擊的士兵並沒有逃跑或躲藏,他袋們不是朝敵人頭上方開槍,就是協助同胞裝填彈藥,或是假裝開槍。


       這些數據都印證出,人類對殺戮同類是不自然的行為,就算再專業士兵都對自己執行的殺戮有批判以致出現創傷症後遺。而二戰以後,先進國家為讓自己的士兵更充分覆行 “職責“,並開始研究戰鬥心理學,意圖提升戰鬥效率。其中最廣泛應用的,就是制約反應。制約反應是指:在特定的條件之下,就會誘發出特定的反應

以下我向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心理學實驗:

63BEB653-9F43-4AE1-953F-9C2AEC390AFD.jpeg



實驗中,科學家準備了一個搖鈴,一只狗,還有狗食。這個實驗現在可以分開 3個部分:

  1.  科學家把狗食放在狗狗的前面,一邊餵食一邊搖鈴
  2. 科學家先搖鈴,待狗狗先開始流口水才讓牠吃狗食
  3.  科學家把狗食拿走,之後就搖鈴,狗狗同樣會流口水


        而戰後的先進國家,為改善士兵對殺敵的遲疑和抗拒,就運用制約反應:將士兵練習射擊的圓形靶換成人形靶,讓士兵面對敵人時下意識就開槍。就這樣士兵在後悔自己殺人前已經動手了。

AF1D1AEB-AFFA-4687-8379-ACBF0C308EA5.jpeg



        雖然殺戮能力跟打生存拉不上關系,但是制約反應這個部分讓我明白到一個設計訓練的原則:戰鬥訓練當中有80%是建立戰隊的習慣,還有20%是認知和思維的訓練。而且要讓他們感受到做到那個動作要領時候是什麼的感覺

所以在設計訓練上面我會有一些原則

  • 讓他們明白練習的目標,應用處境以增強他們的動機。

      例子:練習行進射擊前,會跟他們說明在長廊遇敵的惡劣狀況。

  •  每個練習只針對一種項目,不會強加其他的週邊技巧,減輕隊員練習時的認知負荷。

      例子:練習轉身射擊的是要讓他們適應重 心轉移,就不會刻意挑剔他們的集彈。

  •  在模擬練習時, 要求他們慢動作將之前的流程做出來,並質問每一個動作的細節/想法/原因。這是一個鍛鍊認知的過程,剌激他們思考和提升“戰鬥覺知“。

   

2F30A225-6FAF-427E-928B-8D1AA5E4C692.jpeg

   

      實行了以上練習後為戰隊的隊員都帶來了正面的成效,雖然在軍事模擬裏的成效就不敢說,因為隊上還沒有機會參與很大型很有名的活動。但最少他們很快就建立了生存遊戲的“標準行動流程“,而且能有效發揮出來。例如在訓練了行進間射擊之後,當隊員在走廊遇上敵人的時候,就是很自然和平穩地急步向敵人位置猛攻,沒有考慮躲藏交火。又或在交火的時候,隊員們都盡量在狹窄空間裏把槍口伸出去打以取得火力優勢。 這些都是從練習當中, 所制約出來的反應,冇須要花時間考慮和組織。

       希望這篇文章對打生存遊戲的你可以成為參考。下年的春天我就會過來台灣工作,到時候期望有一個台灣生存遊戲的隊伍可以收留我一起玩 !

arrow
arrow

    狐狸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