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親子關係對子女的婚姻關係有舉足輕重的位置。我在過往的家排活動中都觀察到,每一段需要 健Sir 處理的婚姻關系,或多或少都帶著各自父母相處的影子。
例如: 某君的丈夫的的童年都受著媽媽的操控,而爸爸就是一個對媽媽百般遷就的人。在丈夫眼中,媽媽是一個很多說話,很強勢的女人; 爸爸是一個不作聲,沒有尊嚴的男人。長大後為了擺脫媽媽的操控,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,就刻意找小鳥依人的女人作為妻子,為保持掌握人生的主導權,對妻子有儲多的規限和要求。過程中,那位丈夫就成為了自己的媽媽,在任何人面前都不甘示弱,在老婆面前要她千依百順。而老婆也成為他童年時爸爸的角色,為伴侶百般遷就。
故事不變,只換了角色和佈景,似中了魔咒一樣
以前有位老師跟我說過:「越抗拒,越成為」我們越抗拒別人的操控,就越去反抗。過程中為了悍衛自由,也會用操控身邊環境以確保自己不被操控,最後我成為了對方。想當初我受不了家人的躁狂,曾對自己發誓不讓自己情緒失控。而中學時期我卻比他們更失控,什至有傷害自己的行為。
唯有理解,才有選擇; 有選擇,才有自由
理解在我相處的經驗當中,最温柔但最有力的方式。理解是帶著平靜,條理,耐性去了解對方行為。可能你會發現對方的偏執,暴躁同樣來自一些未療癒的過去,又或他一路的成長都仰仗攻擊和算謀在社會中掙扎求存。這個時候多數會發現對方其實妨似一個不滿足的小孩一樣喧嘩,麻煩卻不構成傷害。而自己發現亦有不同選擇去應付這個大不透的小孩,你可以選擇去 聆聽 或 敷衍 ; 包容 或 表態 ; 離開 和 交惡。選擇都盡在自己手中,真正掌握自己命運。
明白這個道理以後,在人際關係上遇到讓我覺得討厭的人時,我都會問自己:“我對他的討厭其實是提醒那些我什麼?“。同時我也轉化了對別人和對自己的態度:不要求別人待我好,也容許自己卸下規則和標準,讓自己從容游走於人際關係之中。
留言列表